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11月23日,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深圳落幕,但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对接才刚刚开始。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些明星城市,其他城市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充满活力。”11月24日-25日,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邀请下,全国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成“人力资源服务湾区行”调研团,从深圳出发,走进湾区腹地。调研团实地参观考察,与地方政府进行互动交流,与当地重点企业进行需求对接。启动仪式上,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为此次活动授旗。
产业新动能提出人才新需求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利好持续“加码”。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场景,新质生产力在广东加速涌动。
在此次湾区行中,走访城市纷纷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引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促进用工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为新型工业强市,惠州目前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涌现。以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目前企业在招聘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上面临很大压力,“非常期望能够通过与在座各行学习交流,解决企业的用工及用人问题。”光弘科技人力资源部部长罗艳丽说。
在肇庆,千亿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现雏形。随着集群企业产能提升,产生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我们会把滴滴的车型放到肇庆基地来,计划明年下半年是满产的状态。”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副总监杨康宁表示,目前企业对科研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都有需求,“预计明年要增加到2500人左右的规模。”
“我们明年会有一波产能增长,对各层级的人才也有很大的需求,希望能够开发一些更优质的猎头公司为公司供给人才。”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闫雪说。
“我们新推出了众创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有一些紧缺人才,同时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流程,为企业解决人才培养需求。”互动交流环节中,北京中科元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许三军表示,期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为湾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同频共振
在走访中,“逐浪出海”成为当地企业的高频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湾区当地重点用工企业深度交流,共探如何助力企业出海发展。
“海外工厂投产后,需要有近千名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外派出海!”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国民表示,目前公司在国内9个城市建设了生产基地,海外的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工厂正在建设中,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我们还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管理工程技术人才。”TCL(集团)用工管理总监、TCL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刘恒亦有同感。
“参会的各个企业在全球化方面拓展得很快,甚至比我们更快。”科锐国际生态合作经理、禾蛙平台联合创始人杨展在会上感慨,目前科锐国际在全球市场已有超过100家分支机构,“希望我们在全球化方面的访寻能力、招聘能力,能够支持到各位在海外市场的增长。”
“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态势良好,也引领着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江苏杰特思哲人才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高翔表示,“不少大湾区企业提出招聘海内外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也会跟上步伐,与企业一同出海,共同发展。”
助力产业迈向价值链更高端
产业新动能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代表深深感受到了湾区的“营商热度”。
“每一个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每一个人员都是服务人员”,路过肇庆市政府大楼时看到的三句话,让麦斯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建印象深刻。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成表示:“此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大湾区企业进行供需对接交流,对于推动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助力大湾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
“感触很深,湾区各级政府为当地的营商环境做了很多事情!”深圳邦芒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新表示,接下来会再专门来肇庆拜访,对接当地企业的需求,促进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持续发展。 【编辑:姜雨薇】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易东 通讯员 李宇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深圳启动蓝色经济“引擎”,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在国家邮轮旅游政策环境日趋优越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下,深圳邮轮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11月25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招商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3第十六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在深圳南山开幕,中国邮轮游艇游船产业联盟同时揭牌。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深圳扬航,邮遍全球”,旨在进一步加快推动深圳邮轮产业、游轮旅游发展,增强新兴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谱写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蓄势而发 共建邮轮产业发展新格局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邮轮产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中的一张“名片”。2018年以来,国家各部委三次联合出台、发布、下发促进邮轮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中央对发展邮轮产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国发展邮轮经济明确了大方向。
随着11月4日在中国建造的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命名;全球最大家族邮轮企业之一的MSC地中海邮轮宣布将于2024年重磅回归中国;被誉为“亚洲游轮之最”的皇家加勒比旗下16.9万吨超大豪华邮轮“海洋光谱号”宣布将于2024年重返中国;招商维京游轮近日宣布将于2024年推出3条出境环游新航线,并首次将韩国济州岛纳入出境环游航线目的地;亚洲邮轮经济重回全球邮轮产业发展的话题中心,尤其国际邮轮协会(CLIA)等一致看好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前景。
本届邮轮大会为期3天,除举办别开生面的邮轮开幕式,还举办了政策与经济论坛、行业领导者论坛、邮轮港口沙龙、邮轮修造及配套产业论坛、邮轮人才教育与发展峰会等系列活动,促进国际邮轮、中资邮轮携手共进,进一步构架中国乃至亚洲邮轮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深圳、中国、亚洲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大会期间,中国邮轮游艇游船产业联盟在深圳揭牌,地中海MSC和和平之船两家国际邮轮公司正式与深圳邮轮母港签约,两家邮轮服务企业落户南山以及“招商伊敦”号于11月26日举行越南-香港航线首航仪式。
“邮”遍全球 深圳打造蓝色经济新名片
深圳的邮轮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16年11月开港的深圳蛇口邮轮母港,是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目前已与12家国际知名邮轮公司、19艘豪华邮轮合作,航线覆盖34个国家(地区)的港口。2018年和2019年邮轮旅客接待量均位居全国第四。
近年来,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邮轮企业的产业资金扶持政策。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1月出台《深圳市交通运输专项资金港航业领域资助资金实施细则》,深圳前海管理局于2022年6月出台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促进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从邮轮企业落户、运营团体资助、邮轮登记资助、邮轮航次资助等多方面对邮轮企业进行扶持。
为了进一步促进深圳邮轮产业发展,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积极协调下,招商蛇口与维京游轮成立的招商局维京游轮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运营我国首艘也是目前唯一一艘五星红旗豪华游轮“招商伊敦”号。2021年10月1日,“招商伊敦”号首个深圳-三亚-深圳航次顺利开航,实现了国内首条五星红旗游轮沿海航线的开通。截至目前“招商伊敦”号已开通深圳至上海、深圳至海南、深圳至厦门、广东省内沿海等多条国内邮轮航线,其中深圳至上海航线已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内水上旅游精品航线。
面向未来 搭建产业腾飞新“平台”
此次大会期间,两场政府与企业的对话交流会格外引人瞩目。
为进一步研究优化外国旅游团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服务促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今年邮轮大会组委会重磅推出了外国团体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座谈会,邀请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指导交流,重点介绍了邮轮入境免签政策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地邮轮入境免签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建议等。
此外,国家海事局船员处和大会组织者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联合召开邮轮船员发展专题座谈会,了解邮轮船员外派工作的基本情况,听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未来发展建议。
据了解,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与中国邮轮经济同步发展,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天津、厦门、三亚、深圳(香港)、广州七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大会对促进我国邮轮产业链供应链的初步构架和国际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刘阳禾】